方山对泸州人来说,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。因山势呈八角,四面观看皆呈方形而得名。最高海拔649米,拥九十九峰,绵延迤逦,高耸秀峭,长江如带,从山前奔腾而下,故历来有“扼山川自然之胜”的美誉。本期《旅游周刊》将带给市民方山庙里的故事,一段“禅房花木深”的故事。
云峰寺前悟禅心
新云峰寺又叫下云峰,始建于宋,现在寺庙是清康熙32年(公元1693年)由住持圣可禅师扩建。据《方山志》载,清康熙33年(1694)年圣可禅师的师兄破山禅师来新云峰寺,圣可陪他游览全寺和方山九十九峰后,破山对圣可新建云峰寺的功德,大为称道。破山为清初颇有建树的书画家,曾为云峰寺留下两幅墨宝:“虬龙踔骧,胚胎怀素”;“图未就之功,不如保已成之业。悔过往之失,不如防将来之非。处富贵之地,当思贫贱之痛苦,当少壮之时,要知老年之辛酸”。
平时去云峰寺,大家都没太注意脚下的石梯。云峰寺前的石梯以屋檐为界,屋檐以内的石梯非常粗糙,屋檐以外的石梯光滑整洁。都是同一时间修建的,为什么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形态呢?也许,石头也和人是一样的,经得起风雨的历练,才会更坚韧。
在云峰寺大雄宝殿前有这样一幅对联“如能护念,骂佛也是真修;若不用心,参禅徒增业苦。”各位看官,仔细琢磨一下这幅对联,有没有悟出点什么呢?菩萨佛祖并不是让我们盲目地去跪拜,而是了解菩萨的心境,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,佛法是世间法,不在灵山,在心地。心中有佛,所见皆佛,说的就是这个理。在佛菩萨面前,我们习惯于求福,却不知:福报不是求来的,是修来的。
上一页 1 2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