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图片:西岳华山
中国
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。
“三山五岳”,江河万里。
或雄伟壮丽,或秀美神奇。
到处都有令人神往的风景。
如果说土地是华夏厚重的肌体。
江河如神州奔涌的血脉。
山脉则构成了中华大地的脊梁。
错落的山地、延绵的丘陵和耸峙的高原
占到了中国国土总面积的近七成。
造就了中华奇峰竞秀、名山林立的盛景。
▼华山日出
“三山五岳”在传统文化中,常用以指代神州大地的各方名山。
“三山”具象缥缈。
源于出尘的道家,从来置身“江湖”之外。
“五岳”地位尊崇。
得益于入世的儒家,始终与“庙堂”息息相关。
关于具体指代哪些山岳,历史上有许多版本。
蓬莱、方丈、瀛洲成为流传最广的道家“三山”。
在后来的文化传承中。
人们更多把黄山、庐山和雁荡山合称“三山”。
黄山
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
后人的感慨
来自明代徐霞客登临黄山时的赞叹
“薄海内外之名山,无如徽之黄山。
登黄山,天下无山,观止矣!”
这也就是“天下无山”的出处。
1、中国的国山:泰山: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。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,气势雄伟磅礴,有“五岳之首”、“五岳之长”、“天下第一山”之称。2、中国的国花:中国尚未决定现代意义的国花,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。
▼石猴观海
黄山的形成
是地质历史时期岩浆活动的结果。
这一地区主要景观
为花岗岩峰林地貌。
“泰山之雄伟,华山之险峻,衡山之秀美,庐山之飞瀑,雁荡之巧石,峨眉之清凉”
因为兼具其它名山的这些特点。
黄山又被称为“天下第一奇山”。
▼黄山群峰
黄山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。
与光明顶、天都峰并称为三大主峰。
▼天都峰
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被合称“四绝”。
迎客松更成为东方礼仪文化的象征。
▼云海
黄山曾因山石颜色青黑,遥望苍黛。
在历史上被称作黟山。
更名黄山源于轩辕黄帝的传说。
再后来,这座山成为了今天其所在地
黄山市名字的由来。
▼迎客松
雁荡山
“海上名山、寰中绝胜”
雁荡山
是一座火山岩浆作用的天然博物馆。
它以巨厚的流纹质火山岩为特征。
作为火山作用的遗迹。
雁荡山的地质历史非常复杂。
两次大规模的火山形成与复活。
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众多火山遗迹中
也非常罕见。
▼雁荡山
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。
其中灵峰夜景,灵岩飞渡堪称绝景。
常被世人称之为“仙境之山”。
史上更有称中国“东南第一山”。
▼雁荡灵峰
明代徐霞客三次考察雁荡山。
以“访友”和“致身”的诚挚态度留下两篇游记。
不仅赞美了异彩纷呈的雁荡美景。
更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
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地理发现。
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作者李约瑟博士
曾评价徐霞客的科学考察。
“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学者所写。
更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探家的考察记录。”
庐山
鄱阳湖畔,长江南岸,匡庐孤山,峭然耸峙。
庐山作为一座有山无脉的孤山。
是地质学上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。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。
庐山还有丰富的江南地层剖面。
以及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。
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。
▼如琴湖
“匡庐奇秀甲天下”
庐山以雄、奇、险、秀闻名于世。
青峰秀峦、银泉飞瀑、云海奇观。
以及盛夏如春的气候。
造就了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和避暑胜地。
▼庐山西海
而历史名人和文化遗迹
也使庐山成为了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。
企业回上海至尊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4年9月16日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,2005年初对园区进行规划建设, 2008年正式对外销售,总投资规模逾亿元人民币。 自建园以来,上海至尊园历任第五届、第六届中国殡葬协会理事单位和第四届上海殡葬行业协会理。
李白因庐山而作的七绝
《望庐山瀑布》
成为了中国浪漫主义诗词的一座丰碑。
▼庐山三叠泉
相比于“三山”的洒脱俊逸。
“五岳”则是更加诚朴雄伟。
“三山”的故事精彩纷呈,而“五岳”则更像正史,早早就得到了官方确认。
古代国家秩序的中心,中国的国山叫什么名字,并非疆域界线的几何中心,而是随着国都位置的不同而变化,所以“五岳”多以相对封建王朝都城的位置而设置。
唐代封“五岳”为“王”,宋代加封为“帝”,元代继续加封为“帝”,到了明代更是被加封为“神”。
泰山
“中华国山“”天下第一山”“五岳独尊”
崇山万座,唯独泰山享此盛名。
▼玉皇顶
“五岳”之首,泰山敢当。
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。
绝对海拔虽不如西部群山。
然矗立于华北平原东部。
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。
山势巍峨陡峻,气势雄伟磅礴。
尤其泰山十八盘形似天门云梯。
历来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。
▼泰山十八盘
泰山地区有名动天下的自然景观。
还有声名远播的文化历史。
自然与历史的汇聚和碰撞。
使泰山成为全球首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。
“雄、险、奇、秀、幽、奥、旷”
构造运动不仅使泰山拥有了的自然景观。
还造就了雄壮古朴的泰山石——片麻岩。
泰山拥有大量复杂的地质构造、典型的地质遗迹。
以及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。
作为华北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。
泰山地区拥有自太古代以来近30亿年的
地质演化历史记录。
中国国山是泰山。泰山,又名岱山、岱宗、岱岳、东岳、泰岳,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。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,绵亘于泰安、济南、淄博三市之间,有“五岳之首”“五岳之长”“五岳之尊”“天下第一山”之称。泰山被古人视为“。
是探索地球早期历史奥秘的天然实验室。
▼彩石溪
天高不可及,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,冀近神灵也。历史上的帝王曾多次在此封禅祭祀。
孔子也曾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。
大量人文古迹。
使得泰山堪称东方政治和文化的缩影。
也是中国人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寄托之地。
华山
西岳华山,又名太华。
北瞰黄河,南连秦岭,东接晋豫,西望长安。
是历史上西北地区进出中原的门户。
华山主峰海拔2160米,为“五岳”之巅。
▼西岳华山
华山拥有5座山峰。
南峰落雁、东峰朝阳、
西峰莲花、北峰云台、
中峰玉女。
五峰环峙形如莲花。
▼华山西峰
“山无石不奇,无纯石不大奇。
华山削成十里五千仞,一石也!”古人所言就是华山石奇。
科学研究认同了这一观点。
华山的形成可以这样理解:
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岩体构成的。
其雏形大约在1.2亿年前就已经形成。
花岗岩岩体在地球的内外动力作用下产生形变。
再经风化剥蚀、水流侵蚀。
最终形成了许多状如刀削、壁立千仞的险峰。
▼华山论剑
“谁将倚天剑,削出倚天峰”。
花岗岩山峰这一壮观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。
使得华山享有“奇险天下第一”的美誉!
但由于华山太险。
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。
唐代以后道教兴盛。
道人们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出一条险道。
最终形成了“自古华山一条路”。
衡山
南岳衡山,史上又称霍山。
以其群峰突起的峰林状山体景观著称。
素有“五岳独秀”的美称。
▼衡山云海
衡山位于湖南省中东部。
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。
在2亿年的地质历史中遭到冲刷和剥蚀。
发育成为我国南方典型的花岗岩地貌。
▼衡山主峰
南岳区范围内。
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20座。
海拔500-1000米的山峰有17座。
其中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米。
这些“南天柱石”群体耸立于
海拔不到100米的湘中盆地。
更显山高谷深、峰险坡陡。
▼衡山祝融峰
南岳之所以名号衡山。
因它位处中国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。
“度应玑衡”,像衡器一样。
能够称量天地轻重,能够“铨德钧物”。
所以定名叫“衡山”。
因为轸星旁有一颗主寿的“长沙星”。
而衡山古代属于长沙。
所以衡山又引申出“寿岳”的称号。
“寿比南山”也从中借喻。
▼衡山不老峰
恒山
北岳恒山,又名元岳、紫岳。
历史上曾经指代河北大茂山。
今天的北岳主要指山西大同浑源县的恒山。
恒山山脉横跨晋冀两省。
山脉蜿蜒起伏,奔腾如行。
西衔雁门、东跨太行、南障三晋、北瞰云代。
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的咽喉要冲。
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。
▼
北岳恒山
5亿年的沧海桑田。
恒山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和地壳升降运动。
最终形成一座断层山。
并出露了大量古老的石灰岩。
恒山基岩裸露,风化剧烈。
造就了形态尖锐的山峰和切割深邃的山谷。
多处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。
▼
泰山,应该是中国的“国山”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,是孔子的诞生地和孔子思想的发源地。居住在泰山南麓不足50公里处的孔子曾多次登临泰山,孟子也由此发出过“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”的感叹。周郢先生现任泰山学院泰山研究。
恒山山谷
恒山拥有多座海拔2000 米以上的山峰。
其中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。
被称为“人天北柱”“绝塞名山”。
山上的悬空寺。
原名“玄空阁”
建成于公元491年。
是一座结合了佛、道、儒三教的独特寺庙。
也以“上延霄客,下绝嚣浮”的险峻著称于世。
▼
恒山悬空寺
嵩山
由于位处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核心地带。
“外方”嵩山很早就见诸史册。
嵩山夏商时称为“崇高”“崇山”。
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以后。
以嵩山为中央。
“左岱(泰山)右华(华山)”。
把嵩山定为了中岳,始称“中岳嵩山”。
▼
嵩山峻极峰
嵩山通常分东西两部分。
《诗经》中有“嵩高惟岳,峻极于天”
所言是东面太室山。
主峰为峻极峰,海拔1494米。
而西面少室山。
最高峰为连天峰,海拔1512米。
▼
嵩山
少室峰
嵩山在地质学上处于华北古陆的南缘。
形成于距今约35亿年前。
嵩山范围内完整出露了35亿年以来
新太古代、元古宙、古生代、中生代、新生代
5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岩浆岩、沉积岩和变质岩。
拥有华北地台地层的完整剖面。
被地质界称为“五代同堂”。
距今25亿年的“嵩阳运动”
18亿年前的“中岳运动”
8亿年之前的“少林运动”
这3次剧烈的全球性造山、造陆运动发生在这里。
都留下了丰富清晰的地质遗迹。
嵩山因而也被誉为
记载地球演变的百科全书。
▼
嵩山云雾
所以,什么是三山五岳?
在中国,三山五岳
不只是那些造化神奇、风光无限的地质遗迹。
不只是几座劈地摩天、气冠群伦的历史名山。
而是承载了自然和人文的万千风情。
融化在民族血脉里,体现在家国情怀上。
铭刻在文明记忆中。
图片摄影:赵洪山
部分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责编|王 铮
排版|温宜妮
审核|刘 丹
版权声明: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